
技嘉 RTX5070Ti GAMING OC 16G
NT$33,990
核心時脈:2588MHz
記憶體容量:16G
卡長:34cm
散熱設計:三風扇
保固:註冊五年保
產品特色
採用 Gigabyte GAMING OC 系列,定位為高階遊戲用途,強調效能、散熱與大容量記憶體。
搭載 GeForce RTX 5070 Ti(基於 NVIDIA “Blackwell” 架構)GPU,記憶體為 16 GB GDDR7,位寬 256‑bit。
出廠超頻設計 (OC) 版本,官方規格 Boost 時脈可達約 2,588 MHz。
使用 Gigabyte 自家的 “WINDFORCE” 散熱系統:包括 Hawk 風扇、伺服器級導熱凝膠 (thermal‑conductive gel)、強化構造、雙 BIOS (Performance/Silent) 模式。
輸出與接口支援最新規格:支援 PCIe 5.0 ×16、DisplayPort 2.1b、HDMI 2.1b 等。
主要規格一覽
| 項目 | 規格 |
|---|---|
| 型號 | Gigabyte RTX 5070 Ti GAMING OC 16G (型號如 GV‑N507TGAMING OC‑16GD) |
| GPU 架構 |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 (Blackwell) |
| CUDA 核心數量 | 8,960 個 |
| 記憶體容量/類型 | 16 GB GDDR7 |
| 記憶體介面/位寬 | 256‑bit |
| 記憶體速度 | 約 28 Gbps |
| 核心時脈 (Boost) | 約 2,588 MHz (OC 版本) |
| 顯示輸出 | 3 × DisplayPort 2.1b + 1 × HDMI 2.1b |
| 接口/插槽 | PCI Express 5.0 ×16 |
| 建議系統電源 | 約 750 W 起(視整機配置) |
適用情境與優勢
遊戲情境:若你使用的是 1440p 或即將邁向 4K 的顯示器,那麼這張卡藉由大量顯示記憶體(16 GB)與最新架構,能提供較好的未來抗性。
創作用途:除了遊戲,若你有影片剪輯、3D 渲染或多媒體處理需求,較大的 VRAM 容量對於高材質貼圖、多視窗操作較為友善。
高效散熱與用料:Gigabyte 的高階散熱設計(WINDFORCE、Hawk 風扇、導熱凝膠等)有助於在長時間遊戲或負載創作時維持穩定。
技術新規格支援:支援 PCIe 5.0、DisplayPort 2.1b、HDMI 2.1b 等,可搭配未來更高刷新率、更高解析度顯示器。
品牌定位:GAMING OC 系列屬於較高階定制版本,通常在時脈、用料與散熱上比入門版本更優。
注意事項與限制
雖然規格優異,但在「極致 4K 高刷新率(如 4K 144Hz)+特效全開+光線追蹤開啟」的情況下,系統中其他元件如 CPU、主機板、散熱系統、電源線路等仍可能成為瓶頸。
建議電源 約 750 W 起,若你的整機搭配高階 CPU、多硬碟、多風扇/水冷系統等,電源與散熱配置需更好預留。
雖規格為 PCIe 5.0,但若你的主機板只支援 PCIe 4.0 或更低版本,仍可使用,但可能無法完全發揮未來潛力。
備註:在使用者論壇中,有人提到此系列 GPU 在長時間使用或特定遊戲下的低 1% FPS 或驟降情況。
價格/庫存可能會受到供應與版本 (OC vs 非‑OC) 差異影響,建議購買前比價、確認型號與保固條款。
結論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張「大記憶體容量 + 高效能 +品牌信賴」的顯示卡,那麼 Gigabyte RTX 5070 Ti GAMING OC 16G 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選擇。特別適合你若是:
想從 1080p/1440p 升級至更高畫質體驗(甚至考慮 4K)
結合遊戲與創作用途(影片剪輯、多媒體處理、3D渲染)
機殼、電源、散熱條件允許,並希望卡片能用較長時間
注重品牌、用料、散熱表現與未來升級潛力
當然,如果你的重點是「多年不換卡 +極致 4K 高刷新率(如 4K 144Hz)+專業多卡/GPU 運算平台」等,那麼你可能還要往更高階型號探究。但就以「高階遊戲+創作+未來抗性」為定位來看,這款卡在目前市場中定位非常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