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嘉 RTX5070Ti AERO OC 16G
NT$34,990
核心時脈:2588MHz
記憶體容量:16G
卡長:34cm
散熱設計:三風扇
保固:註冊五年保
產品特色
採用 NVIDIA 最新「Blackwell」架構的 Gigabyte RTX 5070 Ti 型號,搭配 16 GB GDDR7 記憶體。
記憶體介面為 256‑bit,記憶體速度為約 28 Gbps,帶寬約為 896 GB/s。
出廠超頻(OC)版本,Boost 時脈約為 2,588 MHz。
散熱系統為 Gigabyte 的 WINDFORCE 系列,具備 Hawk 風扇設計/交替風扇旋轉/大型導熱蒸氣室等。
白色外觀版本(AERO 系列特色之一) — 在外觀上可搭配白系機殼進行統一視覺佈置。
支援最新介面與功能:PCIe 5.0 ×16、DisplayPort 2.1b、HDMI 2.1b、支援 DLSS 4、第四代 RT Cores 與第五代 Tensor Cores。
主要規格一覽
| 項目 | 規格 |
|---|---|
| 型號 | RTX 5070 Ti AERO OC 16G (型號 GV‑N507TAERO OC‑16GD) |
| GPU 架構 |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Blackwell 架構) |
| CUDA 核心數量 | 約 8,960 個 |
| 記憶體容量/類型 | 16 GB GDDR7 |
| 記憶體介面/位寬 | 256‑bit |
| 記憶體速度/帶寬 | 約 28 Gbps;帶寬約 896 GB/s |
| 核心時脈 (Boost) | 約 2,588 MHz(出廠 OC) |
| 顯示輸出 | 3 × DisplayPort 2.1b + 1 × HDMI 2.1b |
| 接口/插槽 | PCI Express 5.0 ×16 |
| 尺寸/厚度 | 長度約 340 mm,厚度(3.2 插槽 / 約 70 mm)為高佔用卡片。 |
| 建議電源供應器 | 系統建議電源約 750 W 起(視整機配置而定) |
適用情境與優勢
如果你的顯示器為 1440p(QHD),想升級至更高畫質遊戲,或者考慮進入 4K 入門級遊戲體驗,這張卡的規格與記憶體容量都具備很好的支援。
16 GB 顯示記憶體對於高材質貼圖/大型遊戲場景/創作應用(如影片剪輯、3D 渲染)有較佳未來性。
白色外觀版本適合追求視覺風格統一、搭配白系或玻璃側板機箱的玩家。
散熱設計、用料、品牌加成使其在長時間遊戲或創作場景(如直播、剪輯)下更為穩定。
支援最新接口與功能(如 PCIe5.0、DisplayPort2.1b、DLSS4)意味著較具未來兼容性。
注意事項與限制
雖然為高階卡,但其 尺寸偏大:長度約 340 mm,厚度佔用約 3.2 插槽或約 70 mm。安裝前務必確認機箱內部空間、風道設計、電源線路是否有干涉。
建議電源為約 750 W 起,若整機搭配高階 CPU/多硬碟/水冷系統等,電源與散熱系統需有良好預留。
雖然記憶體容量與位寬優異,但在「極致 4K 高刷新率(如 144 Hz @ 4K)+特效+光線追蹤全開」的場景下,系統其他元件(如 CPU、記憶體頻寬、散熱)仍可能成為限制。
有部分使用者在 Reddit 討論中提到此型號(尤其 AERO 系列)安裝/效能/散熱等經驗不同:
“I have a 5070 ti Aero from Gigabyte and it’s been amazing so far, extremely low temps and very good frames…It’s a massive step up.”
但也有談到「卡片厚度大」「空間安排需注意」。雖支援 PCIe 5.0,但目前多數平台/遊戲尚未完全釋放 PCIe 5.0 的效益,若你的主機板為 PCIe4.0 或以下,仍可使用但未來升級潛力較為有限。
購買時請確認是否為 “AERO OC 16G” 版本,並且檢查出廠時脈/散熱方案/保固條款是否符合預期。
總結
整體而言,Gigabyte RTX 5070 Ti AERO OC 16G 是一張定位為「高階 + 大容量 +視覺白系 +效能強」的顯示卡選擇。若你是:
想從 1080p/1440p 升級至更高畫質體驗(甚至 4K)
同時玩遊戲、兼做創作(影片剪輯、多媒體)用途
機箱空間允許,且願意為高效能與未來抗性投入更多預算
喜歡白系視覺/機箱搭配風格
那麼這張卡是一個 非常值得考慮 的選項。當然,如果你的重點是「多年不換卡+極致 4K 高刷新率遊戲(如 4K 144 Hz)+專業 GPU 運算平台」等,那麼你可能還需往更頂階型號探究。但就以「高階遊戲+創作+視覺風格」的定位來看,這款卡在目前市場中定位非常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