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星 RTX5070 12G SHADOW 2X OC
NT$19,990
核心時脈:2557MHz
記憶體容量:12G
卡長:24cm
散熱設計:雙風扇
保固:註冊四年保
產品特色
採用 MSI SHADOW 2X 系列設計,強調「雙風扇、較精簡/性價比」路線。
核心為 GeForce RTX 5070(基於 Blackwell 架構)GPU,支援最新技術如光線追蹤(Ray Tracing)、第 5 代 Tensor 核心、第 4 代 RT 核心、DLSS 4 等。
記憶體配置為 12 GB GDDR7,設計為 192‑bit 記憶體位寬。
出廠超頻版(OC)Boost 時脈約 2,557 MHz(Extreme Performance 模式)為官方數據。
散熱設計採雙風扇「TORX Fan 5.0」+MSI 自家散熱方案(例如:銅底板、導熱鰭片設計、Zero Frozr 靜音風扇)等,以提升散熱效率。
輸出端子為 3 × DisplayPort 2.1b + 1 × HDMI 2.1b,支援高解析度(至 8K)輸出。
接口支援 PCIe 5.0,對未來主機板/平台具有較好的向下/向上相容性。
主要規格摘要
| 項目 | 規格 |
|---|---|
| 型號 |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SHADOW 2X OC |
| GPU 架構 | NVIDIA Blackwell(RTX 5070) |
| CUDA 核心數量 | 約 6,144 個 |
| 記憶體容量/類型 | 12 GB GDDR7 |
| 記憶體介面/位寬 | 192‑bit |
| 記憶體傳輸速率/帶寬 | 記憶體速度約 28 Gbps,帶寬約 672 GB/s |
| Boost 時脈 | 約 2,557 MHz(OC 版) |
| 顯示輸出 | 3 × DisplayPort 2.1b + 1 × HDMI 2.1b |
| 建議電源供應器 | 約 650 W/TDP 約 250W(整卡功耗) |
| 尺寸與安裝 | 重量約 724 g;長度約 231 mm(資料依版本而異) |
適用情境與優勢
如果你的顯示器主要為 1080p(Full HD)至 1440p(QHD),並希望在遊戲中啟用光線追蹤 + DLSS 4 等現代功能,這張卡提供了不錯的效能與升級空間。
12 GB 的 VRAM 容量較同價位或早期卡更具未來性,對於遊戲中高材質設定、多視窗/創作用途(如影片剪輯、多媒體處理)有幫助。
雙風扇設計+較簡化散熱方案意味著其安裝/散熱/維護相對友好,對於中小型機殼或一般機箱使用者來說,是一個較為實用(且成本不會像三風扇頂規卡那麼高)的選擇。
接口與輸出支援較新的標準(HDMI 2.1b、DP 2.1b、PCIe 5.0),對於未來升級/顯示器更換也比較具備延展性。
注意事項與限制
雖然 VRAM 為 12 GB,但記憶體位寬為 192‑bit。在極高解析度(如 4K)、超高特效+光線追蹤+高更新率的情況下,記憶體頻寬可能成為瓶頸。
若你的目標是 **4K 高更新率(如 144Hz@4K)**或專業級 GPU 運算(如大型 3D 渲染、多卡運算、AI 加速等),這張卡雖具備不錯規格,但可能不是最頂尖選擇,相較於更高階型號仍略有差距。
雖為「雙風扇」設計,但散熱能力不如某些三風扇或高階級散熱方案的卡片;如果你機箱風道不佳、或打算長時間高負載運作(如創作/渲染場景),仍需留意機箱散熱與卡片溫度。
安裝前請確認你的機箱空間、電源接頭(16‑pin/12‑pin/8‑pin 轉接)是否符合卡片需求。資料顯示可能為 16‑pin 接頭設計。 B&H影音視頻
價格與庫存可能因地區/版本而異,購買前建議比價並確認版本(如是否為 “OC” 出廠超頻版)與保固條款。
結論
總體來說,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SHADOW 2X OC 是一張在「中高階遊戲/升級用途」中非常具有性價比的選擇。它在效能、容量、品牌信賴度與安裝便利性之間取得了不錯的平衡。
主要玩 1080p 或 1440p 遊戲,並希望升級至新一代功能
希望在預算/性能之間取得合理折衷,而不是追求頂級旗艦
機箱空間有限,想用較精簡雙風扇設計而非極大卡片
那麼這張卡會是一個 很值得考慮 的選項。當然,如果你追求的是「多年不換卡」「4K高刷新率」「專業多卡運算」等極致用途,那麼可能仍要往更高階型號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