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Ultra 5 245K【14核】

Intel Core Ultra 5 245K【14核】

NT$6,950
.型號:Intel Core Ultra 5 245K / 無風扇
.核心/執行緒: 14核 / 14緒
.基礎時脈:4.2GHz,最高5.2GHz
.功耗:125 W
.內顯:Xe-core
.包裝:代理盒裝
數量
即將發布
加入購物車
更多詳情

 


 

規格項目
數值 / 特性
 
核心 / 效能核心 + 效率核心組合
  14 核心(6 P-cores + 8 E-cores)
 
執行緒 (threads) 
  14 threads(因為 P 核支援超線程,E 核通常是單執行緒)
 
時脈
  P 核基頻 4.2 GHz、加速最高 5.2 GHz;E 核基頻 3.6 GHz、加速最高 4.6 GHz
 
快取 (Cache)
  L3 快取 24 MB 
  L2 快取合計大約 26 MB(每 P 核 3 MB,E 核群組共用等)
 
插槽 / 平台
  FCLGA1851(Arrow Lake-S 平台)
 
功耗 / 熱設計功率 (TDP) / 最大功耗
  基本功率 125 W,最大加速功率 159 W
 
支援記憶體
  支援 DDR5,且在 Intel 的 Ultra / Arrow Lake 平台上可以支援較高頻率記憶體(如 DDR5-6400 等)
 
PCIe / I/O
  支援 PCIe 5.0 / 4.0 通道,具備先進 I/O 能力 
 

 

  • 混合核心架構:6 個高效能 P 核與 8 個效率 E 核的組合,使得在多工與背景工作時更有效率,且在需要高單核性能時 P 核可加速表現。

  • 較高的加速時脈:P 核可達 5.2 GHz,加速性能對某些遊戲/應用有幫助。

  • 現代規格支援:支援 DDR5、PCIe 5.0 等新平台技術,利於未來升級與擴充。

  • AI / 智能處理:作為 Intel Core Ultra 平台的一部分,具有 AI 加速器(NPU / 神經網路單元)等支援,對於 AI 任務或智慧應用有額外助益。Intel+2Accelerator+2

  • 相對節能的設計:與早期高功耗處理器相比,在相同性能級別上有優化的能效表現。部分媒體報導指出在多核心工作時具有不錯的效能 / 功耗比。TechSpot+3WePC | Let's build your dream gaming PC+3GamersNexus+3


 

  • 遊戲表現偏弱:多個評測指出,245K 在遊戲中的表現相對不如預期,有些情況下還比部分競爭對手或舊款處理器落後。TechSpot+2WePC | Let's build your dream gaming PC+2

  • 功耗與熱控制:加速時功率達到 159 W,要在高負載下維持穩定性能需要良好的散熱設計。

  • 在高端多核心任務中表現普通:雖然多核心效率不錯,但面對非常密集運算(如大型渲染、模擬)仍可能不及專為高核心數設計的處理器。

  • 價格與效能比考量:有評測認為在同樣價格範圍內,有些競爭產品在遊戲或特定場景可能更划算。WePC | Let's build your dream gaming PC+2GamersNexus+2

  • 新平台限制:需搭配 Arrow Lake / LGA1851 平台,要注意主板、BIOS 支援、記憶體兼容性等問題。


 

  • 根據 GamersNexus 的測試,245K 在多核心與效率方面是有潛力的選擇,但在遊戲場景中效能落後於部分同級 / 更高階的處理器。GamersNexus

  • TechSpot 在其評測中提到其遊戲效能「奇怪地慢(oddly slow)」的觀察,指出其雖有不錯規格,但在遊戲表現上未能完全符合期待。TechSpot

  • 在 PCGuide 的分析中,有人點出其定位有些微妙,若優先考慮遊戲效能,或許有更適合的選擇。PC Guide

  • 在 WePC 的評測裡,他們給這顆 CPU 整體評分為 3.5/5,認為它在效率和多核表現有可取之處,但對於遊戲玩家來說不是最理想選擇。WePC | Let's build your dream gaming PC


 

適合用途

  • 多工 / 背景工作與日常應用:利用 E 核來處理背景任務或低優先權工作,使 P 核有空間專注於前台應用。

  • 生產力 / 創作工作:如影片剪輯、圖像處理、內容創作、壓縮/解壓縮任務,或 AI 加速運算。

  • 智能 / AI 輔助功能:若你會使用到 AI 輔助工具、機器學習模型、NPU 加速任務,Ultra 平台能提供支援。

  • 中高等級全方位用途:它是「通吃多數場景」的型號,但若你非常偏重某一類型(例如純遊戲或極端多核心運算),可考慮針對性選擇。

建議搭配

  • 主板與平台:選擇支援 Arrow Lake、LGA1851 插槽、良好供電與散熱設計的主板。

  • 記憶體:建議選用高速 DDR5 模組(例如 DDR5-5600、DDR5-6400)以發揮平台潛能。

  • 散熱系統:中大型塔式空冷或一體式水冷,確保在高負載時溫度穩定。

  • 電源供應:建議選擇品質好的電源,具備足夠 12V 頻道與頭燈功率,避免在 Turbo 狀態時電壓不穩。

  • 考量用途搭配顯卡:若是遊戲為主,搭配一張中高階顯卡,以避免 CPU 成為瓶頸;若創作或 AI 為重點,則更重視記憶體與 I/O(儲存、PCIe 通道等)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