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Intel Core Ultra 5 225【10核】
NT$5,280
.型號:Intel Core Ultra 5 225 / 20M
.核心/執行緒: 10 核心 / 10 線程
.基礎時脈:3.3GHz,最高4.9GHz
.功耗:65 W
.內顯:Xe-core
.包裝:代理盒裝
.核心/執行緒: 10 核心 / 10 線程
.基礎時脈:3.3GHz,最高4.9GHz
.功耗:65 W
.內顯:Xe-core
.包裝:代理盒裝
數量
加入購物車
更多詳情
| 規格 | 數值 / 說明 |
|---|---|
| 系列 / 架構 | Core Ultra(Series 2),Arrow Lake 架構 |
| 核心 / 線程 | 10 核心(6 個 P 核 + 4 個 E 核),10 線程 |
| P 核基頻 / 最大加速 | 3.3 GHz / up to 4.9 GHz |
| E 核基頻 / 最大加速 | 2.7 GHz / up to 4.4 GHz |
| 快取 | 20 MB Intel Smart Cache(L3) |
| 處理器基準功率 / 最大加速功率 | 65 W / 121 W |
| 製程 | TSMC N3B(Intel 在其規格資料中標示 “CPU Lithography: TSMC N3B”) |
| 記憶體支援 | 支援 DDR5 最高到 6400 MT/s,最大記憶體容量可達 256 GB |
| 顯示 / iGPU | 內建 Intel Graphics;基頻 300 MHz,動態最高可達 1.8 GH |
| NPU / AI 加速 | 搭載 Intel AI Boost,NPU 的峰值 Int8 性能可達 13 TOPS |
| PCIe / 擴展 | 支援 PCIe 5.0 / PCIe 4.0,最高可配置至 24 條 PCIe 通道 |
| 插槽 / 封裝 | FCLGA1851(又稱 LGA1851) |
| 最大工作溫度 | 105 °C |
中階 / 入門至中階桌機定位:在 Core Ultra 系列中,225 屬於中低階選項,比較適合希望享用 Arrow Lake 架構優勢與未來 AI 生態整合的用戶,但不追求極致多核心效能。
混合核心設計:使用 P 核 + E 核的混合架構,可以在多任務與輕負載時節能,在重負載時給予性能輸出。
內建顯示功能:與 “F” 型號(225F)相比,225 是有內建 GPU 的版本,可以直接使用顯示輸出,不必一定搭配獨立顯卡。
支援 AI 加速 / NPU 加持:適合整合 AI 應用、利用模型推論、影像處理等場景,有一定硬體加速能力。
支援現代 I/O、記憶體與擴展性:像是 PCIe 5.0、DDR5 高頻記憶體、較多 PCIe 通道,對於未來升級與擴充性比較友善。
| 優點 | 適用 / 好處 |
|---|---|
| 有 iGPU | 若你不打算裝獨立顯卡,225 可直接使用內建 GPU。 |
| AI / 推論應用 | 若你有使用 AI 模型運算、邊緣推理、機器學習腳本等應用,可以受益於 NPU 加速。 |
| 頻率 / 單核性能強 | 4.9 GHz 的最大加速頻率對單線程應用、遊戲等有幫助。 |
| 平衡能效與性能 | 在多數日常 / 生產力應用中,可維持不錯的性能與功耗表現。 |
| 升級彈性好 | 支援較新的平台標準,可在未來搭配更多擴展。 |
多核心競爭力有限:如果你要做非常重的多核心工作(例如大型影片渲染、3D 渲染、大型資料運算),它在 E 核數、總線架構或功耗限制下,可能無法完全追上更高階或專用多核處理器。
功率上限與散熱需求:最高 121 W turbo 功率,在高負載時需要有良好的散熱設計,否則可能會有降頻或熱束(熱限制)。
價格與性價比風險:與其他競爭對手(如 AMD 同級或 Intel 自家其他系列)相比,在相近價格下可能有更高核心數或效能的選擇。
內建 GPU 能力有限:雖然有 iGPU,但對於高階遊戲或 GPU 密集型應用而言還是不足以替代專用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