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oogle tag (gtag.js) -->
AMD R9 7950X3D盒【16核/32緒】

AMD R9 7950X3D盒【16核/32緒】

NT$22,950
.型號:AMD R9 7950X / 具RDNA內顯
.核心/執行緒:16核 / 32緒
.基礎時脈:4.2GHz,最高5.7GHz
.功耗:120W
.包裝:3D盒裝
數量
即將發布
加入購物車
更多詳情

 


 


項目
 

規格
 
 
架構 / 世代 
 
 Zen 4 + 3D V-Cache(Ryzen 7000 系列)
 
 
核心 / 執行緒
 16 核 / 32 線程
 
 
基礎時脈 
 
 4.2 GH
 
 
最大加速時脈 
 5.7 GH
 
 
快取
 約 128 MB L3(含 3D V-Cache) + L2 線程級快取
 
 
熱設計功耗
 120 W
 
 
插槽 / 平台
 Socket AM5,適用於 Ryzen 7000 系列平台
 
 
是否附贈散熱器
 不含散熱器(WOF = Without Fan)
 
 
顯示核心 
 具備 Radeon Graphics 功能(iGPU 支援)
 
 

 


 

3D V-Cache 技術

  • 7950X3D 採用了 AMD 的 3D V-Cache 技術,將額外的快取晶片堆疊於主晶片上,以提升 L3 快取容量,從而提高遊戲與快取敏感應用的效能。

  • 相較於標準 7950X,透過 3D V-Cache 的快取擴充,使得某些遊戲在低延遲與高幀數的環境下表現更穩定。

設計上的折衷與優化

  • 因為堆疊快取與功耗考量,7950X3D 的基礎時脈被調低至 4.2 GHz,比標準 7950X 的 4.5 GHz 要低。

  • 然而最大加速時脈仍維持 5.7 GHz,不犧牲高負載下的頂峰性能。

  • 與標準版本相比,它的功耗與能耗設計經過優化:TDP 降至 120 W(從 7950X 的 170 W 降低),功率調控、電流限制、熱控策略皆有所調整。

  • 在 LanOC 的測試報告中提到,其最大插槽功率 (PPT)、電流限制 (EDC / TDC) 也會低於 7950X,以匹配整體較低功耗設計。

 


 

遊戲效能

  • 由於 3D V-Cache 的加入,7950X3D 在高負載、快取敏感遊戲場景中表現優異,可在 1080p、1440p 等解析度下提供極高幀數。

  • 在對比 7950X(非 3D 型號)時,許多遊戲出現穩定性的提升與幀率提升。WePC 在其比較中指出,7950X3D 在標準遊戲表現上能勝過非 X3D 型號。

多工 / 創作 /生產力應用

  • 在多核心負載(如影片渲染、3D 模型運算、內容製作)方面,7950X3D 因仍具備 16 核 / 32 線程,表現優於許多低核數處理器。

  • 不過,由於追求遊戲優化設計,在極端多核心重負載場景中,其效能可能略低於無快取堆疊限制或更高功率的純多核設計。這是快取 / 時脈 / 熱控設計之間的折衷。

效率 / 功耗

  • 在 LanOC 的報告中指出,在遊戲與一般負載下,7950X3D 的功耗遠低於 7950X,在效率面表現更為節能。

  • 由於 TDP 降低與功率控制機制,能在更低發熱與功耗下維持高效能。

 


 

優勢

  • 頂級遊戲體驗:在快取敏感的遊戲中,3D V-Cache 帶來明顯優勢,特別在高 FPS / 低延遲場景下更突出。

  • 兼顧多核心與遊戲:16 核的配置使其在創作 / 生產負載中仍有競爭力,不僅是 “遊戲專用” CPU。

  • 功耗 / 敏能優化:比起 7950X,在功耗與效能折衷上更優化。

  • 同平台升級潛力:使用 AM5 插槽,可與同平台其他 Ryzen 7000 / 9000 系列兼容,具備長期升級空間。

限制 / 注意事項

  • 遊戲優勢依賴場景:快取優勢在某些遊戲中可能不完全發揮,差距會因遊戲設計而異。

  • 散熱 / 冷卻要求:為維持效能,需要高效能散熱方案(高階空冷或水冷)以防降頻。

  • 價格 / 性價比考量:與一般 7950X 的價差需評估是否值得為了快取效能買單。

  • 在某些多核心重載場景可能略受限制:由於設計為兼顧遊戲優化,極端高核心應用下的效能可能被其他設計略勝者壓過。

 


AMD R9 7950X3D盒【16核/32緒】